为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2020年9月25日至28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专业委员会和西藏高原生态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高寒生态重点实验室和西藏生态安全联合重点实验室承办,西藏农牧学院协办的“首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专业委员会年度会议暨第三届西藏高原生态安全论坛”,在西藏林芝市召开。来自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大学、兰州大学、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及西藏农牧学院等共16家区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120余名代表参会。
9月26日,西藏农牧学院院长娄源冰教授出席并致辞,高寒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梁尔源研究员和西藏高原生态学会理事长方江平教授分别代表两个团队阐述了召开本次会议的意义。陈发虎院士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作了“夏河丹尼索瓦人与史前人类定居青藏高原”报告,生动地讲述了携带适应高寒缺氧环境基因的古老型智人(夏河丹尼索瓦人)16万年前已经定居至3200米海拔高原。中科院青藏所的梁尔源研究员、兰州大学的贺金生教授、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周华坤研究员、北京大学的沈泽昊研究员、西藏农牧学院潘刚等21名专家汇报自己的最新成果。
9月27日,在实地考察“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之后,在中科院藏东南站继续召开研讨会,来自林芝站、藏东南站和墨脱中心的三位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台站的定位、布局、进展和发展规划,大家一致认为野外台站之间、科研机构人员之间应进一步加强合作,针对“十四五”期间的科研领域加强交流,为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贡献力量。